打印

[心情随笔] 【伪原创】在金融交易市场中获取大额利润的盈利模式。

0

【伪原创】在金融交易市场中获取大额利润的盈利模式。

版主留言
yuiop007(2015-1-19 22:20): 拼凑,抄袭,挑战版规!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AUEZ1U-503lxEDbyn0Zowt9CHhicjOqekqE8l4yggzJ7S1gEZVXhHwstGMb_xCXJUtXRVsT2V2sNMxh8y8kZw_
http://tieba.baidu.com/p/664326499
在金融市场,确切地应该说是在股票、商品期货和外汇黄金市场,如何能够长期稳定地盈利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最关心的问题,国内外许许多多的金融交易员多年以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求一座交易圣杯,它可以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持续稳定的高额利润;但这样真正长时间的赢家却是少之又少。大家耳熟能详的交易大师们在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利润?就他们个人投资而言,看了这组数字你一定会瞠目结舌:理查·丹尼斯用400美元赚到2亿美元,华尔街冠军炒手舒华兹从1400美元到1亿美元;而瑞士籍的安德烈·布殊在一次美国的交易冠军杯大赛中,四个月创下了利润率4537.8%的成绩,类似这些交易大师的人还有,但很少,他们都处于金融交易市场中金字塔尖的人物;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能大幅稳定盈利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我们能不能做到这点呢?在进入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读两篇小文章,看看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粒米”的商业模式启:
   西方人把国际象棋称为“国王的游戏”。据说国际象棋是由古波斯王国的一个人发明的。国王为这种名叫“国王之死”的游戏问世深为喜悦。当时该国正在与邻国交战,谁也无法战胜谁。于是两国国王决定下一盘国际象棋,谁赢了棋就算打赢了战争。最后,发明国际象棋的这个国家的国王赢了。国王非常高兴,决定给发明人以奖赏:“提出你想要的赏赐,本王一定要好好奖赏你。奖励你大米千斗,你这辈子都不用种庄稼了。”
  “陛下,我深感荣幸。”发明者谦卑地说,“我能不能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我的愿望是您奖赏我一粒米。”
  “只是一粒米?”国王很惊讶。
  “是的,只要在棋盘上的第一格放一粒米,”发明者说,“在第二格放两粒米,在第三格放加倍至四粒以此类推,每一格均是前一格的倍数,直到放满整个棋盘为止。这就是我的愿望。”
  国王听了,心想:这人真是个傻瓜,给多的还不要,如此廉价便可以换回这么一场胜利,我的祖辈们一定恩泽于我了。说道:“你可要考虑清楚,君无戏言,答应后可不以反悔。”
  “不敢反悔。”发明者依然很谦卑。
  “好的!”国王大声说,“把棋盘拿出来让在座的各位见证我们的协定。”
  皇宫的人都聚集到棋盘边。厨房的仆人把一磅重的一袋米给发明者。发明者笑着打开了袋子。
  “我建议你回厨房换一个大的袋子,”发明者对仆人说。厨房里的人大笑起来,误以为这句话是讽刺的意思。发明者则开始在棋盘上摆放米粒,每放一格米粒的数量便倍增。
  当第一排的8个格放满时,米粒由1粒增至128粒,旁观者大笑着,指指点点。但放到第二排中间时,笑声渐渐被惊讶声所代替,因为小堆的米不久就增成了小袋的米,然后倍增成中袋的米,再倍增成大袋的米。
  到第二排结束时,国王知道自己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他给发明者的米数为32768,可还有48个格子空着呢!
  国王终止了这个游戏,召来全国最聪明的数学家。他们打着算盘计算着。几番周折后,得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
  一粒米在64格的棋盘上每个格倍增,最后是1800亿兆粒米,总数相当于全世界的米粒总数的十倍。
  国王不得不妥协,给发明者一项他不可能拒绝的赏赐:如果他放过国王,发明者将得到上千公顷富饶的土地和乡村庄园。发明者高兴的接受了赏赐。他幸福的住在这片土地上,享受了许多年舒适的生活。
  故事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没有结束。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某种倍增的系统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倍增,也一定可以实现一粒米的财富倍增效益。
猴子数钱你数钱吗?  这好像是很浅显的问题,谁不数钱?可是,再细细想想吧,谁才数钱?没钱的穷人,才数钱!对有钱人来说,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而已。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有这个概念。如果你喜欢数钱,那么,基本上说明你还是个穷人,或者是没多少钱因此需要钱的人——除非你是银行数钞员,或者有数钱的癖好。
    喜欢数钱,未必是坏事,但是,如果在交易的时候数钱,那可能就是很严重的问题了!
    三年前,我看到一个故事,说:小和尚捧着一碗油上山,因为怕油洒了,所以一路盯着碗里的油,结果还没到寺庙就洒得差不多了。于是老和尚建议他再下山买油,并叮嘱小和尚上山的时候不要看着油,而是看着脚下的路。小和尚认真照办,最后果然带着大半碗油走到了山顶。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警示我们:交易的时候,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行情的分析和判断上,而不是总挂念着帐单里的盈亏。否则,越是担心盈亏,越是无法很好的交易。就像那位小和尚一样。
  可是,尽管故事很好、也有道理,但如何内化到我们心中并指导实践,却需要一个过程。
  我已经慢慢的习惯了淡忘建仓的成本,也习惯了不在交易的时候看帐单,可是,在许多不经意的时候,我还是会数钱!而且,我确实注意到,我不数钱的时候,交易质量就高;而一旦开始数钱,开始计算着赚多少、亏多少、盈利率多少的时候,往往问题就来了。情绪化的交易,往往最容易出现在这个时候。
  所以,光是一个小小的故事,还不足以改变我的坏习惯。我需要更加强烈的刺激!
  偶尔一日,看到梁漱溟先生的一篇文章《猴子的故事》。梁老先生说:“人类顶大的长处是智慧,但什么是智慧呢?智慧有一个要点,就是要冷静。譬如:正在计算数目、思索道理的时候,如果心里气恼,或喜乐,或悲伤,必致错误或简直不能进行……总是为感情所蔽,而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梁先生举了猴子的故事作为例证:
  有科学家,在一个长长的拔掉瓶塞的空瓶子里放进去两粒花生,猴子却胡乱的摇着瓶子,直到偶然的一次才倒出花生。科学家多次反复的做出示范——只要翻转瓶子,让瓶口向下,就可以轻松的倒出花生,可是,猴子的眼睛始终盯住了花生,看不见人的示范动作,每次依然是胡乱的翻滚着瓶子,无法象人类一样的行动。梁先生的结论是:“猴子智慧的贫乏……只为了它两眼看见花生米,一心求食心切,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要学习,必须两眼不看花生米……要转移视线,必须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敝才行。”
  这是一篇很短的小文章,然而我却一口气读了多遍,思维着,我在交易中数钱的行为,怎么如同这个猴子一般?我的眼睛,为什么也总是常常的盯住了那区区的两粒花生米?而因此看不见了那明明白白的瓶口?居然也如同猴子一样的,“为食欲所蔽”了呢?人类的智慧,就在这“为食欲所蔽”之中丧失殆尽了啊!心中挂念的,只是成败、荣辱、盈亏,于是“不能静心体察事理,从事理中寻出解决的办法”。所以,市场大师们往往告诫我们:要把钱隔开!

[ 本帖最后由 CHIU掌柜 于 2015-1-19 23:50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HIU掌柜 威望 -50 伪原创! 2015-1-19 23:46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5-23 21:11